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节(1 / 3)

江菀柔不客气地一把接过,桂花酱和糖年糕酥脆的外壳以及绵软的馅料同时刺激味蕾。

“是外公熬的桂花酱?”细细咀嚼,一下子就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还是你嘴巴刁,糕是我做的,酱是你外公熬的。”

江菀柔咽下年糕,吸了吸鼻子,把手里的玻璃盒轻轻放到了柜子上。

“怎么了?味道不喜欢?”妈妈不解其意。

“我要辞职回海州。”江菀柔抬起头。

“你说什么?”爸爸惊讶地瞪大了双眼,“你再说一遍?”

“我说,我要辞职,”她一字一顿地重复,“然后回海州。”

“为什么辞职?在上海不是挺好的吗?巴掌大的海州,回来干嘛?”这回,爸爸听得清清楚楚,随即展开连珠炮式发问。

“海州也不错。”

“菀柔啊,”妈妈叹了一口气,“你外公当时也就那么随便一说,你别当真。”

“你看,非要和闺女讲,”爸爸朝向妈妈摊了摊手,“我就说吧,这孩子心里头肯定一直惦记着这事儿。”

“你们不要误会,不是因为外公,是我自己想的。”江菀柔双手交叉,作拦阻状。

“你知道食品这一行有多辛苦?现在也就几家铺子和一间工厂,我和你妈还顾得过来。等再过几年,我们都干不动了,你再考虑也不迟。”

“我好歹也是食品专业出身的研发员。”

“生意场上人心险恶,你以为是在学校里?”

妈妈点头应和,“你学的都是坐实验室里搞研发的,和家里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作坊工场可不一样。”

“这话要是被外公听到,可要当场翻脸了。”

看到女儿不为所动的模样,她心里有数,一旦江菀柔认定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

阅读指南:

1海州背景设定参照江浙沪地区二线城市,涉及江南风土人情和饮食。

2女主普通人,偏向于科研系学霸,不是娇软系列旗袍美人

3男主正常人,较少出现霸总路数,不会出现疑似r行为(互撩不算哈)

希望带给热爱美食的宝子们一份良好的阅读体验,请收藏支持~

海州人间烟火三部曲之《新陈佳酿》连载和《盛光童话》预收可戳专栏

桂花糖年糕(2)

===============================

海州地处江南美地,同时濒临太湖,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在众多物产之中,最为有名的是本地产的糯米,自明清时起一直是上贡朝廷的佳品,如今远销海内外,同时也是本地农业支柱之一。

以糯米粉为原料的糕团更是海州人日常不可少的一部分,春饼、夏糕、秋糖、冬酥,随着节气变化应时而食,从来不带重复。

数算起来,街头巷尾的糕团店可真不少。不过,正宗老海州人最爱的还是牌楼街口起首的江南稻。

从清代同治年间算起,江南稻的字号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虽是从不起眼的路边手艺人起家,但发展多年后,也在海州县志中排得上号。

十几年前,江逢霖师傅当时还宝刀未老,从祖上那里累代承袭下来的一手制作糕团的绝活儿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时之间在街头巷尾传为美谈。当时,省台和地方台的记者都快把江家老店的门槛给踩破了。

特别是吃着江南稻糕团长大的老海州人,提及当年江家糕团店那十几进厂房、门下跟着几十个师傅的鼎盛时期,更是津津乐道。

在各式各样的花色糕团占领主流市场之前,稻花香靠的是最传统的白糖年糕起家。

海州下辖的礼泽乡所产的清雪牌稻谷洁白饱满,磨出的上好江南糯米粉自带天然清香。先泡上30个小时,按照糯米和粳米8:2的黄金比例搭配,撒上精细的绵白糖,筛入杉木桶。

高温蒸制后,待米粉微微泛出黄色,再进行反复的揉铺或捶捣,辅以翻折,方能使160度高温的面团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本地圆糯米的黏性。

江菀柔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外公还总是亲自跑到工坊里向工人们示范如何进行手工压条,一分钟内几十下来回拍打变型,仿佛表演杂耍,逗得她咯吱咯吱笑到前仰后合。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公的腰弯得越来越厉害,年轻时没能彻底治愈的哮喘使得老人家稍微动动就跟风箱似的漏气。

渐渐地,外公去工坊的次数越来越少。

江菀柔的爸爸许正帆最初是店里聘请的高级面点师傅,外公相中了他的聪明能干,硬是把这个小伙子留在家里,不仅将毕生的手艺绝学传给了他,还把独生女江玉芹一并嫁了出去。

只是,随着生意蒸蒸日上,人工制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雪花一般飞来的订单。

外公退居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