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逢
雪夜未央,一洒千里的皓月银辉下,寒风往人骨头里吹。男子身着赤色衣裳,一双狐眼痴望着不远处一树红梅,唇角勾了笑。
如今他再至北国,守她守过的地方,穿她喜爱的颜色,闻她当年沾染满身的清甜梅香。
她却连梦也不曾托一个来。
是了,他心想,她对他向来绝情,只因她的长情都给了那个人。想必此时她已寻到她的少年竹马,相守在一处,再不愿见他。
留他一人熏然活在这世间。
莫到地下扰她心忧了。
南忆第一次上疆场厮杀时不过十六岁,跟随父亲杀退北鞔敌军,初见锋芒。彼时安家军近乎悉数命丧沙场,安家三子叛逃,厦倾之时,是南氏力扛家国安危。
大昭国运飘摇,先皇裕宁帝行政暴戾,逼良臣谋反,积羽成舟而丧失民心,到顺晟帝玄希登基时,朝中可用之人已少之又少。
玄希年少,虽欲整顿国力,却苦于身侧无人辅佐,东有大靖,北有鞔人,边关战事频发,昭国百年基业摇摇欲坠。国难当前,南忆于桃李之年继承父亲的衣钵,主动请命戍守边关雪域,在那苦寒之地一守便是三年。
极北边疆,万物凋敝,只余无数枯木残枝,惟一存于黑白二色之外的便是军营中那树如血滴般鲜红的梅花。
南忆居于雪域的第三个冬季,在红梅迎风盛开之时,率兵大破北鞔,解救出数名沦为鞔族奴隶的昭国百姓。
月色溶溶,北鞔主帐后的一处铁笼前,英姿飒爽的女将一身红衣银甲,踏着一地粘稠的殷红从黑夜中走来,一剑挑落牢门上的铁锁。
牢中跪着一排少年,均披散长发,薄衫赤足,脚腕上铁链簌簌作响。
南忆挥剑将枷锁尽数斩断,低头时看见他们手臂上错落的伤痕,蹙了眉尖,命人将他们暂带回军营医治。人走过南忆身侧,她见其中一人衣衫破敝,双肩裸露在寒凉的雪夜中,便摘了自己的披风,递到他手边。那少年不语,伸出一只瘦弱的手接过披风,用那迎风而摆的赤色遮了苍白冰凉的肤。
次日清晨,那一班少年被传唤入帐。
南忆负手站在案后,身上银甲隐约散发出梅花香,问起他们的身世。
为首的少年言禀,他们是昭国子民,皆刚过弱冠之岁,出身戏班,被卖入雪域。南忆点了头,答允不日送他们至昭都。少年们千恩万谢地应,又齐齐要跪,南忆抬手止了。
待人都退出账外,南忆要落座,却见有一人站在原地未动。
“你可是还有事?”
少年垂着眸上前几步,恭谨地将手中捧着的暗红披风递上。
原来是他。
南忆伸手接过,顺口问道:“身上的伤可好些了?”
“已好多了,”少年很恭谨,“多谢将军。”
南忆失笑,知他是客套。“你若需要,今日可请军医过去再行诊治。北方寒苦,待你南下后伤势会好得快些。”
那少年默然少顷,道:“我不想去昭都。”
“你大可放心,我既送你们归乡,自然会为你们打点妥当。”南忆只当他是少小离家,心存顾虑,“我知你命运苦楚,生于中原却受困北国,但你可还记得昭国的风光?自是四季分明,美景甚多。可想回去看看?”
少年怔了怔,她说的是他一生也未曾见过的景色:“我的故土并非昭都。”
她挑眉:“敢问故土何处?”
他答非所问:“故土难归。”
南忆问他想去何处,在少顷中的沉默中抬眼将他看了个仔细。那人白衣下隐着修长瘦弱的身姿,细眉下如烟的长睫掩着深邃的凤目。
他抬起头,“我想留在将军身边。”
南忆略惊,“为何?”
少年答:“我的命是将军救的,自然该在将军身边侍奉。”
她笑:“你不必如此。边关苦累,你该南下。”
他倔强:“我不怕苦累。”
她又劝:“你可知行军时生死不过一瞬之间。天下之大,何苦耽误于此?此事莫急,你且在我营中暂住几日,待你决意去往何处再告知于我。”说罢,拿过案上的书卷,垂下目光,不再看他。
那人又紧盯着她站了一阵,缓步退了出去。
转眼日头将落,有夕光从半掩的帘幕外斜映入帐,南忆走出账外,却正与那跪在几步开外的雪地上的白衣少年打了个照面。他已在天寒地冻中挨了半日,此刻面色苍白,微微发抖,可无论南忆如何劝说,就是不肯起身。
她站在他身前,铁靴踩在雪地上,不知哪个更冷硬些。
末了,她轻叹一声,垂眸道:“你且起身。若你执意,我便许你留下,为我身侧常随,可好?”
少年抬头,表情惊喜,在南忆的搀扶下踉跄着起身,颤声道谢。
“你名何?”
“无名。”
南忆的目光落在少年身后那一树红梅之上,“那么,我便唤你赤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