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十万新军,哪怕南方只是靠着工部,以及还有各地拉起来的工坊制作的武器装备。
披甲率也达到了一半之多。
十万兵马,如若是再加上虎山关名义上宁毅留下来的五个卫编制,还有西北三万骑兵精锐,以及老皇帝老惦记的老六三万骑兵。
差不多二十万的精锐了,至于宁毅拉起来的所谓暂编军。
还真的没人看在眼里,甚至老皇帝觉得,这些暂编军,给口稀汤就行了,连个军饷都没,到时候都是一波送的炮灰。
二十万的虎山关精锐,相信任何一名老将,都可以牢牢镇守虎山关了。
甚至老皇帝都已经和保国公商量好,保国公也保证,只要是钱粮充足,十万精锐新军到位,他愿意去往虎山关亲自坐镇,替换回来一直叫苦不迭的六皇子。
老皇帝觉得一切胜券在握。
甚至秦海峰看见朝廷源源不断送来援军,他都心中焦急。
现在虎山关可以说,都是六皇子说了算,真正的六皇子大营。
但是这些朝廷兵马,现在名义上归六皇子节制,但是老皇帝一声令下,他们随时都会对六皇子动手的。
对于六皇子的大计划,可是非常不利。
秦海峰担忧劝道:“殿下,对于这些新来的新军,不得不防呀。”
宁毅不以为意的笑道:“无妨,他们?”
“只是一些炮灰罢了,除了给本皇子增加实力,没别的用处。”
秦海峰不明所以,也不明白六皇子为何如此的自信。
而各地夏收陆续送往京城的时候。
最后一波新军还没到,蛮族倒是跑来先要条约上的欠款了。
毕竟上次的条约上,写得清清楚楚,几十万石的军粮呢。
以及还有数百万两的白银。
现在都夏收了,你们武国不能不认账吧?
而且蛮族也的确是按照规矩,真的是陆续把主力都后撤到了边境,前面的城池都没有留下大量的兵马,只是留下来一些叛军充当城防军,维持治安罢了。
宁毅对待这些蛮族的使者,根本都不拦着,直接开关让他们通过。
让他们去京城找老皇帝要账去吧。
a